当前位置在: 首页 > 行业研究
行业研究    
我国图书编辑队伍职业素养调查 ——基于上海、山西、辽宁三地的调研与分析
阅读次数:     字体:【

来源: 《中国出版》 周 康 刘晨旭

新闻内容: [ 摘 要 ] 编辑职业素养是关系到编辑个人职业发展、出版社良性发展、出版行业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剖析并勾勒编辑职业群像,能够呈现 我国图书编辑的职业发展现状并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文章通过普查统计法、 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研究了上海、山西、辽宁三地的图书编辑职业发展情况, 从职业现状、编辑的认知与判断、编辑的倦怠与坚守、未来的发展与期待四个层 面剖析我国图书编辑职业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部门深化制度改革、完 善管理服务,出版社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编辑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目标等基于编辑 人员职业素养的发展路径与举措。

[ 关键词 ] 职业群像 职业素养 编辑 出版社

出版工作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的重任。编辑群体作为出版业中最重要 的生产力代表和出版业繁荣兴盛的中坚力量,肩负 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 命任务,承担着出版物导向把关、内容策划、选题、 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重要职责,是图书出版工 作的核心。编辑工作是出版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 也 是保证图书质量、反映出版社形象的重要环节。[1] 编辑工作通过筛选和整理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文化 知识产品 [2],因此,编辑的职业素养不仅关系着图 书出版的效率,影响着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 更关系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编辑职业状况研究的背景与思路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 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对编辑人 的新要求,[3] 进入新时代,图书编辑肩负着用新技术、 新知识、新思维进行文化传播的重任。在坚守自身岗 位工作的过程中,图书编辑有着对职业发展现状的认 知与判断,也有着各自的职业发展期待。

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新时代我国图书编辑队伍 的新情况、新问题,考察我国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 现状,本研究以出版社编辑队伍为研究对象,综合 使用采用普查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 研究方法展开广泛调研。针对调研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出版社人员统计表格、出版社编辑部门统计表 格,从表格的数据汇总了解出版社及编辑的基本数 据 ;针对编辑职业素养,设计编辑人员职业素养调 查问卷,从问卷的填写及统计情况来区分编辑在各 个问题上的意愿分布;按照编辑人员的职称、年龄、 性别等因素均衡考虑,以组织小组座谈的形式收集 更多信息。在北京进行试调研并完善问卷后,在上 海、山西、辽宁三地进行调研,共涵盖出版社 59 家, 涉及员工总数 5406 人,问卷投放 2600 份,回收有 效填写问卷 992 份,有效问卷比例为 38.15%,回 收量超过 30%,且符合置信区间。本文对上海、山 西、辽宁三地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基于编辑职 业画像的视角,探讨图书编辑的职业素养。

二、编辑从业人员职业现状

1. 人员队伍基本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出版社的填报数据来看, 调研出版社主营出版领域集中在教育出版、专业出版以及学术出版等方面,在产品类型上以图书为主, 也兼向数字出版物发展。本次调研所涉三省(市) 的 59 家出版社,员工总数 5406 人,编辑 2600 人, 占比 48.09%,现有编辑队伍的情况较为稳定,结 合三地出版社表格填报数据,作如下分析。

在年龄结构上,年龄分布在 30 岁及以下占 24.00%,31-40 岁 占 比 38.00%,41-50 岁 占 比 23.00%,51 岁及以上占比 15.00% ;在性别结构上, 编辑中男性占 33.87%,女性占 66.13% ;在民族结 构上,汉族占 95.56%,少数民族编辑占 4.44% ;在 政治面貌上,中共党员占比 43.62%,民主党派人 士占比 8.9%,群众、无党派人士占比 47.48% ;在 职称分布上,助理编辑占 16.00%,编辑占 55.00%, 副编审占 19.00%,编审占 5.00%,一级校对、高 级校对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占 5.00% ;在职业资格 证书持有上,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编辑中初级占比 8.00%,中级占比 67.00%,高级占比 23.00%,其 他占比 2.00% ;在学历分布上,本科占比 33.66%, 硕士占比 51.41%,博士占比 5.8%,大专及以下占 比 9.13% ;在学科和学习背景上,仅文学学科背景 的编辑占比 36%,双学位、本硕博为不同专业、跨 专业学习的,及有海外学术背景的占比均不高,无 海外留学背景的占 95.26%。

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地为出版社编辑进行职业群 像基本轮廓的勾勒 :编辑大多为中青年女性,职称 和职业资格方面以中级编辑为主,硕士学历背景的 占半数以上,编辑队伍所属学科背景主要集中于文 科领域,大多数无海外留学背景。

2. 基本工作情况

编辑所从事的工作属于技术服务性劳动,是辅助 作者完成“最后一公里”冲刺任务的幕后英雄。[4] 在 编辑日常工作组织方式上,主要以编辑部、责任编辑 制的方式进行。上海地区在分社制上探索较多。

在编辑的从业年限上,主要集中于 5-15 年, 有 26.81% 的编辑从业 5-10 年,有 20.36% 的编辑 从业 11-15 年。74.29% 的编辑一直在同一出版社 工作,在不同出版社经历过岗位调整的为 17.84%, 仅 7.16% 的编辑经历过在报社、期刊社、出版社之 间的调整,0.71% 的编辑经历过在音像社、网站、 出版社之间的调整。整体上看,绝大部分编辑未经 历过工作岗位调整,从业时间在 5-15 年这一期间 段的人数最多,且不鲜有从业 20 年以上的老编辑, 不难看出编辑职业较为稳定,这也从侧面说明出版 社编辑这一职业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图1 编辑从业年限统计

在编辑具体岗位分布上,策划编辑占比 8.47%, 文案编辑占比 18.55%,美术编辑占比 3.83%,综 合型编辑占比 59.38%,技术编辑占比 2.82%,版 权编辑、数字化加工编辑等岗位占比极低。在岗位 流转上,文案编辑工作是编辑岗位的主流,在这其 中有 27.02% 的编辑也经历过非文案编辑工作。在 编辑工作方式上,53% 的文案编辑工作对象主要是 纸质打印稿,用手工修改的方式进行工作 ;39% 的 编辑是纸质打印稿、数字文件并行 ;6% 的编辑是 数字化进行 ;仅 2% 的编辑是通过单位搭建的编纂 系统或其他方式进行,工作方式数字化程度较低。

从编辑的具体工作情况来看,大多数编辑属于 综合型编辑,需要负责编辑工作全流程的各个方面, 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流程,这与不断提倡的“全 能型编辑”相吻合,也与编辑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自我能力的需求相呼应。但在综合性的工作当中, 文案工作依然是主流和基础,纸稿审校仍然是当前 出版社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数字化浪潮的背景 之下,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编辑业务工作模 式亟待开发和推广。

3. 薪资待遇情况

根据出版社表格填报数据及调查问卷回收数 据,仅 13.49% 的编辑满意自己的收入,31.69% 的 编辑对收入不满意,持一般态度者为 54.82%。通 过访谈得知,部分编辑认为自身的工作量、工作投 入度与所获报酬之间不对等。

在收入数据上,以中级职称的编辑为例,调 查的三省(市)持有职业资格中级证书的编辑平均

图2 编辑从业岗位流转统计

每月收入分别为 :辽宁 7429 元、山西 7488 元、上海 12451 元。数据的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编辑的收入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当地收入水平持平或高出当地平 均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则低于当地收入水平。

在收入满意度上,27% 的编辑认为自己的薪资 高于行业内其他岗位,其余编辑认为收入与行业内 其他岗位持平或偏低甚至很低 ;与其他文教行业相 比,仅 2% 编辑认为自己的薪资高于与其他文教行 业 ;无论是与所在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还是 与全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多数编辑都认为自己 的薪资偏低。总体而言,编辑对自己岗位上所取得 的收入并不满意。

在福利待遇上,出版社通常会有年假、餐补以 及交通补贴等福利,但 23% 编辑认为无高价值福 利政策。 综上,大多数编辑认可出版社以图书的经济效 益和内容质量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奖金发放标准 应以编辑的职称、图书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等为参考, 并兼顾公平均衡原则。但大多数编辑对自己的薪资 待遇并不满意,这样的薪资待遇现实和编辑的真实 感受容易挫败编辑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动力。长此以 往,不利于编辑的职业发展和出版行业的长期稳定。

三、编辑人员的职业认知与判断

1. 职业认知整体判断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近半数编辑认为,编 辑从事的工作是与文字相关的,而他们正是喜欢这 样的工作特点才选择这个行业的。在职业认可度上, 编辑普遍认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崇高工作, 在文化教育类工作中具有一定地位,或是认为所学 习学科专业与之契合度高而从事该行业。

编辑们大部分还是对其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有 期待,对工作内容喜爱,以及能与所学专业对口, 但收入等现实问题也成为困扰编辑职业发展的难题。

除了对职业选择和坚持的认知外,编辑对能力 提升的意愿较强。除自身专业领域外,对新知识、 新技能和市场风险知识的学习要求迫切,对数字出 版、融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抱有热情,渴望得到 提升。且调研结果显示,出版社在这方面很难满足 编辑的职业提升需求,出版社甚至是整个编辑出版 行业都需要创新提升编辑业务能力的方式,丰富内 容,才能让编辑在职业认知方面,对能力提升有更 大期待。

从编辑对职业的认知和总体判断来看,大部分 编辑对其职业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有较高程度的 认可,拥有强烈的职业热情和正确评价自身的职业 精神。编辑作为出版物生产的重要参与者、精神文 明产品的把关者,应培养自身对于职业的崇高责任 感、使命感和出版文化情怀。只有认可自身职业的 社会价值,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关注出版物的质量和 社会效益,出版更多优质的精神文明产品。

2. 行业规范认知与执行

总体来看,在编辑对出版社编校制度的认知与 执行方面,责任编辑制、三审三校制度等得到了很 好的执行,且受到图书出版社编辑的广泛认可。也 存在部分出版社在政策和制度的空间内简化工作流 程的情况。

在对选题通过标准的认知与执行上,出版社的 稿件通过标准主要依据稿件内容质量(74.90%)、 内容扎实符合行业相关政策(70.67%)以及是否 符合社会需要(46.77%)、政策需要(39.92%)等, 出版社稿件通过的标准也比较集中,在内容质量和 符合政策方面有明显的倾向,且从数据来看,这两 个标准大多情况下叠加成为选题通过标准。

在出版社对编辑进行工作考核的数量标准上, 57.76% 的编辑认为以所完成图书的纯利润作为主 要参考依据,53.33% 的编辑认为以所完成图书获得行业、社会奖项荣誉为主要参考依据,分别有 23.29% 和 22.28% 的编辑认为自己所在的出版社考 核工作以所完成图书发货码洋、图书回款实洋作为 主要参考依据,另有 21.17% 的编辑认为,被进行 工作考核主要以所完成工作数量为主要参考标准, 不做具体质量要求。

总之,编辑职业具有高度的严谨性,编辑队伍 严格执行编辑责任制和三审三校制度,将行业要求 和职业规范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选题通过 的标准有多个维度,但内容质量上乘、符合行业政 策是主流标准,也是编辑队伍贯彻执行最多的标准。 在工作考核的标准方面,主要依据所编辑图书的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多结合所编辑图书的 可统计工作量及质量要求进行考核评判。

3. 职业地位认知与反思

职业地位的认知程度主要是基于职业认同度。 而要实现职业自主性和社会声望,一方面需要通过 内在的、对职业群体成员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需 要外在的、对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的强调,不断巩 固和强化其职业自主性和社会声望。[5] 这在编辑职 业当中表现尤为突出。

在职业认同方面,58.67% 的编辑认为能够为 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能使其获得主要的职业 认同感和自豪感,52.92% 的编辑认为能够与领域 内作为作者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使其获得更多 职业认同,而分别有 46.57%、23.49%、14.31% 和 13.61% 的编辑认为其获得职业认同分别来自于能 够获得读者和作者的尊重、能够获得相对稳定持续 的职业收入、能够获得行业与社会荣誉奖项、具有 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行业声望等多种因素。

在被调查的编辑当中,若未来选择继续在出 版业从事编辑工作,主要有以下对于职业认知和 职业地位的考量 :48.59% 的编辑认为从事这项工 作是个人兴趣爱好、喜欢从事文字工作 ;32.26% 的编辑认为自己的职业整体属于文化教育类工作, 社会地位尚可 ;29.03% 的编辑认为已经习惯编辑 这一工作,不愿意发生改变 ;24.50% 的编辑认为 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愿意为之奉献 ;19.76% 的 编辑认为工作时间相对轻松,工作环境文化氛围 浓,待遇尚可 ;13.41% 的编辑认为社会永远需要 编辑出版相关工作,从事该职业不会失业 ;3.53% 的编辑则认为其他行业竞争激烈、节奏快、不能 适应。

编辑队伍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最多的是基于兴趣 和爱好,其次,编辑对自己的职业认知基于其社会 地位尚可、事业崇高、待遇尚可等。总体上来说, 编辑队伍对自己职业地位的认知也相对多元和分 散,这也与职业地位认知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因素, 需要全方面考量有关,但得出的结论仍然能够看出 其主要方面。

四、编辑人员的职业倦怠与坚守

1. 职业倦怠的现实困境

美国学者马斯拉奇把倦怠描述为一种身体、情 感和精神的衰竭状态 , 特点是身体的损耗和持续疲 劳、无助感和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 , 以及对工 作和生命的消极态度。[6]

每种职业看起来都有各自特定的导致倦怠的因 素。[7] 本次调研发现,图书编辑普遍认为薪资报酬 与承担重要工作任务严重不匹配。工作付出不断加 大,但整体薪资报酬偏低,导致职业吸引力逐年下 降,编辑心理落差加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甚至 影响到编辑的职业自信心和忠诚度。职业倦怠已成 为目前编辑职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首先,薪资问题已成为导致编辑职业倦怠的最 突出因素。在受调查的编辑中,仅一成多的编辑对 收入满意,大多数编辑在薪资问题上持不满意态度, 且近八成被调查的编辑认为出版行业的平均月收入 低于其他文教类行业平均月收入。结合深度访谈的 情况可以总结出我国图书编辑对收入不满意的原因, 主要在于编辑认为自身的工作量、工作投入度与所 获报酬之间不对等,心理落差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

其次,晋升机制和其他待遇的问题也十分突 出。出版社已完成转企改制,在内部管理上,各种 岗位设置、职称层级等还在延续事业单位思维,职 称评聘等严格受限于指标限制,且未来晋升空间有 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编辑职业发展,降低了编 辑职业吸引力。而职称问题又直接关联薪资福利和 退休待遇等问题,也间接影响编辑自身的荣誉感, 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再次,社会环境在精神层面对编辑的激励不足。在传统社会,编辑作为图书的主要加工者,社 会地位较高。现代社会大众文化水平提升且其他行 业发展迅猛,都在冲击编辑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地位。 由于编辑“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性质,其工作大 多居于幕后,使得其工作意义与可见成果难以直接 体现,且行业奖项少,加之对编辑的职业培养方式 单一,对名编辑的培养造就不够,很难使编辑长期 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最后,政策倾向上对编辑支持不足。国家对出 版行业的补贴、基金等支持,往往流向作者、出版 社,只有较少部分用来提升编辑个人的业务能力与 职业素养。编辑因编校错误等工作失误受处罚较多, 但因工作出色获得奖励的机会较少,这会降低编辑 尤其是年轻编辑的工作激情,严重挫伤编辑的职业 积极性。编辑专业属于应用学科,且编辑工作实践 性较强,但在进行职称评定、晋升时,发表学术论 文、参与科研项目、产出理论性的成果也是重要考 量因素,而这些要求与编辑实际工作偏差较大,导 致编辑产生职业倦怠。

2. 职业精神与责任操守

出版业要求出版物社会效益优先,实现双效统 一。这需要编辑投入极大工作热情和精力,编辑的 工作价值正是其职业吸引力之所在。

从对编辑继续选择在出版业、从事编辑工作 并坚守职业精神的调查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编辑 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喜欢从事文字工作。近三成的 编辑认为编辑这一职业在整体上属于文化教育类工 作,社会地位尚可。同样有近三成的编辑习惯于编 辑工作,不愿意发生改变,而选择坚守岗位。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编辑队伍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文化情怀和奉献精神,能够很好地完成出版工 作,但也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首先,多数编辑选择 入行主要基于对文字工作的喜爱和对行业热爱,但 出版社及整个行业对编辑职业初心和职业忠诚的引 导教育措施不足。其次,有相当一部分编辑层产生 过更换岗位或更换行业的想法,薪资待遇因素依然 是其主要原因。最后,编辑队伍普遍感受到工作压 力加大,因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而倍感焦虑。职称 晋升困难、难以得到社会认可、无暇提高业务能力 等实际问题长时间未能解决,使得部分编辑产生消 极情绪,并有一定蔓延趋势,加之上述职业倦怠问 题,对出版社的人才稳定构成很大威胁。

五、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与期待

1. 对职业未来发展的期待

从编辑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考量上来看,超半数 的编辑认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内容增幅加大,需 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且社会、市场变化快, 需要不断补充学习。除自身专业领域,编辑对新知 识、新技能的学习要求迫切。应该注意的是,编辑 重视非本专业知识拓展与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处理 好“专”和“杂”的关系,不能因为“专”而忽视 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也不能因为“杂”而放弃对本 学科的深入研究。[8]

编辑更加青睐以单位或行业组织培训为主的阶 段性短期脱产学习的继续教育方式,特别认可行业 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和海外游学、调研等形式。目前 编辑接受继续相关培训更多是为满足年度继续教育 学时要求,而编辑理念和职业建设方面的培训不足, 线上学习等多样化形式有待补充。

另外,从编辑对自身编辑业务能力的认知与期 待也能很好地看出编辑不断学习的意识。当前,基 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大众传播领域不断发展,传 统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新媒体传播方式快 速抢占市场份额,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越来 越广泛。[9]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半数的编辑认为媒 介融合趋势加剧,融媒体相关技术需要不断学习, 同时在数字化出版技术、出版政策、网络与新媒体 等方面的知识也应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图3 编辑对自身编辑业务能力的认知与期待统计

2. 薪资待遇与福利期待

根据上文从业现状分析,编辑对所取得的收 入并不满意。用货币的形式计算,被调查者对编辑 人员(以中级职称编辑为例)的年度平均收入(税 后,不含奖金)的看法各不相同,4.03% 的编辑认 为的理想收入是 8-10 万元,20.67% 的编辑认为是 10-15 万元,35.58% 的编辑认为是 15-20 万元 ; 25.81% 的编辑认为是 20-30 万元 ;10.79% 的编辑 认为是 30 万元以上,另有 3.13% 的编辑没有什么 看法。

另外,不以直接货币数额计算,而是以月收 入超过所在城市平均水平来看,大多数被调查者认 为编辑人员(以中级职称编辑为例)理想中的平均 月收入(税后)应超过所在城市平均水平的 20%- 40%。

在出版社提供的福利措施中,调查对象的选 择也十分分散,选择比重由高到低的措施分别有提 供住房解决方案(33.27%),能够协助解决子女入 托、入学等生活问题(31.05%),提供学历提升协 助政策(27.22%),提供班车或交通补贴(23.49%), 提供运动、聚会等措施(23.29%),执行年假、产 假等相关政策(17.54%),本单位食堂提供补贴 (15.32%),解决户口问题(10.89%),提供廉价职 工宿舍(9.38%)。

由此可见,编辑最希望获取的福利突出集中在 解决住房、子女入托入学、提供学历提升政策等生 活性、社会性福利方面。根据访谈情况可知,此问 题的调查结果大多与编辑自身的职业发展现状、年 龄与生命阶段、家庭婚姻状况、生育与子女情况、 学历与继续教育情况等有关。 3. 职业发展的宏观考量

编辑的职业发展考量需要基于自身因素,例如 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其中,学历因素对职 业发展考量的影响较大。

从编辑自身的学历分布上来看,硕士学历占比 在五成以上,学士学历占三成,博士及大专以下学 历占比各不到一成。在学科背景上,编辑队伍主要 集中于文科领域,仅文学学科背景的编辑占比就高 达 36%。在学习背景上,有双学位、本硕博阶段为 不同专业、跨专业学习背景的编辑人数不多,有海 外游学背景的编辑更是少之又少。基于这样自身的 学历背景,编辑在职业发展考量上有不同的期待。

编辑工作要时常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升专业 能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编辑工作需要顺应时代 发展,走在时代前沿。新型编辑要具备持续学习的 意识 , 务必要横向上具有广博的知识 , 纵向上具有 扎实的专业功底 , 在本专业精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 各行各业的知识 , 锻炼出杂家功夫。[10] 受调查的编 辑大多认为,应该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争 做学者型的编辑。在自身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之外, 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备, 争取寻找、开发并驾驭更多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与 融合的选题。

六、基于职业素养的编辑人员未来职业发展 路径与对策

从编辑人员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未来期待和目前 编辑从业的现状及编辑队伍的职业认知等素养的对 比来看,目前编辑队伍的职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无论是从解决现有问题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 角度来看,编辑人员的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值得探索。

1. 管理部门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管理服务

一种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 与管理服务。针对不同层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特 点,出版职业在职称评价中通常采用考试或评审的 方式。就目前的编辑职称晋升情况来看,高级职称 晋升难度较大,职称体系的金字塔型结构对编辑人 才队伍的稳定发展形成一定挑战。

为充分调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2021 年 1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 合印发《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的指导意见》,聚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制度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 机制等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期待随 着改革的稳步推进,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和评价机制,切实推动出版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 出版社 :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完善 薪资待遇考核标准

出版社应进一步完善薪资待遇考核标准,探索 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积极构建自身企业文化,吸引 人才、留住人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考虑设置“首席编辑”或者其他业务岗位,带动人才梯队 的完善和成长,提高编辑的荣誉感,释放编辑的工 作热情与活力。

出版社应积极探索符合编辑工作特点的奖励与 激励措施。尽可能完善薪资待遇考核标准,激发编 辑工作积极性。例如针对从事长时间、跨年度精品 的编辑制定特殊的考核办法,在图书双效考核中提 高编校质量的权重等。

出版社还应重视编辑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 编辑继续教育仍存在培训方式单一、自主选择度低、 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11] 出版社应为 新入职编辑制定职业规划,将传统的“老带新”“传 帮带”之外,进一步完善为“职业导师制”模式 ; 并在编辑培训上的专业化、规模化、模块化等方面 进行探索。通过脱产培训、各类交流会等形式,开 阔编辑的专业视野,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使得编 辑在出版社得以迅速成长。

3. 编辑自身 :树立终身学习目标,增强使命感 和文化情怀

编辑作为出版物生产的重要参与者,精神文明 产品的把关者,应培养自身对于职业的崇高责任感、 使命感和文化情怀,关注出版物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 努力成为原创内容生产者、多 中心媒介内容生产的组织者和社会阅读的引领者。[12]

编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学者型 的编辑。传统出版资源迎来数字化、数据化、智 能化的最佳契机,掌握和运用传统出版资源的出 版编辑人才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3] 正如编 辑的职业期待一样,应该保持着对数字出版技术、 媒介融合趋势、新学科新知识的好奇与热爱,在 自身学科知识结构之外,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并 在适当的契机下寻找、开发更多学科知识交叉与 融合的选题,不断适应国家需要、行业发展带给 编辑职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向期待的职业发展 目标不断趋近。

编辑应综合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提升抗压能力 与心理素质。全媒体背景下,图书出版市场受到新 媒体强烈冲击,出版行业普遍感到焦虑。在调研过 程中,许多编辑反映自己承受着生活收入压力、任 务指标压力、职业发展压力等。这都需要编辑从自 身出发坚定职业自信,客观看待薪资福利、社会地 位等问题,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提升职业素养。

编辑的职业素养关系着图书出版的质量与效 率,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关系 着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编 辑队伍出色完成了各项出版工作重任。随着我国经 济水平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全民文化素质提 高,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出版物,需要编辑队伍站在 时代潮头,服务人民群众,引领文化发展 ;也需要 编辑群体以更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投入到工作 中去。编辑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也需要管理部门 和出版机构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支持。

( 作 者 单 位 :北 京 印 刷 学 院 新 闻 出 版 学 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 本文系中国编辑学会课题“全国编辑队伍职业素养状况调研”(11000300767)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

[1] 胡亮亮 . 浅议教辅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加工 [J]. 中国出版 ,2014(21)

[2] 孟飞飞 . 图书策划编辑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J]. 传媒 ,2019(9)

[3] 马国仓 . 在实践中增强“四力” 更好体现新时代编辑人价值担当 [J]. 中国出版 ,2021(1)

[4] 周文婷 , 刘莹 . 浅析年轻编辑的职业素养 [J]. 出版广角 ,2020(24)

[5] 张垒 , 刘旻 . 职业理念够了吗 : 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22(3)

[6] Maslach C.& Jackson S.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 Out[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1981(9)

[7] 鞠鑫,邵来成 . 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 - 资源模型 [J]. 应用心理学 ,2004(3)

[8] 查朱和 . 新时代编辑素质“六要”新要求 [J]. 中国出版 ,2020(7)

[9] 刘超美 , 陈丹 .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 [J]. 中国编辑 ,2018(11)

[10] 马磊 . 新型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J]. 出版参考 ,2015(15)

[11] 夏国强 , 赵玉山 . 新形势下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 [J]. 中国编辑 ,2021(1)

[12] 王勇安 , 郑珂 . 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与编辑职业的前途 [J]. 编辑之友 ,2017(7)

[13] 陈丹 , 宋嘉庚 . 新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创新的新需求 [J]. 出版参考 ,2018(1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思路

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   (www.hbcbxh.org.cn)@202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00538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   邮编:  电话:027-68892486    Email:hubeibanxie@126.com   网站地图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75号